這次是第二篇講座筆記。
還記得以前上歷史課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背年代,很羡慕別人怎麼都記得起來,原來必須把他當作一個一個小故事來理解,應該可以串起不少記憶。老師在介紹爵士時並沒有特意的強調年代,倒是說了不少各時期的小故事,還展示蠻多相關的影片和照片,更重要的是直接讓我們用聽的去感受。
有些曲子在聽的時候真的會覺得很放鬆,有股快樂的氣流;如果這個氣氛可以放在生活的其他部分,應該可以多多少少減輕一些痛苦難熬的那種卡卡卡....住的感覺吧。:)
================ 分隔線 ================
這裡開始要說的是1940~1950期間,JAZZ的風格變化 - 「從咆哮到酷派 Bebop to West Cool 」。
※Bebop or Bop
Bebop本來是個不好聽的字,因為這音樂往往聽起來覺得吵鬧不知道在吹什麼。那時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,再加上金融危機(石油)。景氣蕭條的情況下,大團被迫只好再變回小團,但有些人不喜歡走回頭路,不再走討好別人只演奏別人喜歡的曲調,轉向發揮極致,尋求新境界。
Charlie Parker (1920~1955)
只活了36年,是個天才。受限於錄音技術,一首歌只有2分鐘;而他卻打破了演奏速度上的紀錄 - 340拍/分。若要形容,那就像以前用Modem撥接的聲音;但把聲音放慢,確實好聽。他打開了另一個境界,挑戰樂器的極限,難以預測的曲調,更超越自已。也因為打破了任何限制,創造了新的語法,從此JAZZ有了藝術性。
(關於錄音技術,可以看電影「海上鋼琴師」,錄音是刻在鐵塊上,超過就壞了,所以只有3分鐘。)
老牌影星克林.伊斯威特(Clint Eastwood)夢想是當個爵士鋼琴手,轉行當導演之後的第一部電影作品《菜鳥帕克》(Bird),即是關於Charlie Parker的故事。在這裡關於Charlie Parker的外號BIRD有個有趣的典故:
"有天Charlie Parker在趕場時,司機開車不慎壓死一隻鴿子,眾人非常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只見他便用手帕包起來,要其他人不用擔心,因此被認為很有愛心。結果他回家把他煮來吃了。"
(p.s. 我真的不知道最後一句是真是假...大家就自己查證囉~ XD)
※Cool Jazz
咆哮的時期很短,當時一般人不聽,但Pub/Club在深夜11點後反而就很多人,因為附近的音樂家都跑來聽倒底是什麼樣的技巧。
Miles Davis (1926~1991)
(註)
非常成功的一位人物,光是活很久就贏很多。
他出生富裕,因為很喜歡Charlie Parker,常常到現場耹聽。剛好有一天Charles Parker的表演缺一名樂手,這樣的狀況是不被允許的,因此在現場18歲的Miles Davis就被拉上場充充場面一下。沒想到第二天他就休學了,開始跟著巡迴演唱。他覺得咆哮的音樂很好怎麼都沒什麼人聽,於是調整了樂風,既保有自已色彩,又不會把人嚇跑。就像現在的星巴克裡常聽到的那樣,很有氣質。音樂特性上仍保有不可預測性,找到了平衡點。由於錄音技術漸漸進步到雙軌、多軌,他的專輯「King of Blues」賣的非常地好。
Dave Brubeck (Piano)
(註)
Paul Desmond (Sax)
Cool Jazz與Bebop比起來就是明顯感覺比較收一點,ㄍㄧㄣ一點,因此白人就比較有得發揮。
有別以往在旋律上變化,他們則是在節奏上做變化,像是Take Five即是5拍的曲子,與歌名"休息五分鐘"上做雙關語的呼應。還有一首叫Take Ten。(p.s. 不知道是不是叫"休息10分鐘"!? 呵)。更有一張合作專輯Time Out(裡面有試聽),即意味整個專輯都不是四拍。
他倆曾有人去過土耳其,因為土耳其的音樂都是9拍,驚訝的發現竟然每個人都能拿手地跳9拍的舞步,因此激發了創作的能量。
JAZZ入門者建議可從酷派著手。因為那時重音質,黑膠唱盤最多,所以留下來的多又好。
(待續)
================ 分隔線 ================
相關連結:
* 爵士樂簡史(From 底細爵士樂團 - Dizzy Jazz Band)
* JAZZ 美國藝術的瑰寶
* 菜鳥不死,還有bebop(From 爵士狗汪汪叫)
* Essential Jazz Albums: Time Out(From JAZZ WORKS)
如果你也想兩廳院辦講座,請參考
* 兩廳院藝術講座宅急配 - 「2008 SUMMER JAZZ PARTY」
最後,因為老師說得很棒很認真,反而對自己的作品著墨很少,所以在這裡再推一下專輯《歡.日.記》和
最近也有不少活動喔,詳情請點我!點我!
- Aug 30 Sun 2009 20:57
一起瘋爵士 - 休息五分鐘吧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